-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但不容忽视的是,为追求农产品产量,我国一些地方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造成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农业防污环保攻坚战打响,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最新消息,我国已提前三年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并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化利用方面取得实效,农业绿色发展成绩斐然。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前三年完成
盛夏季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嘉和圆生态家庭农场,500余亩柑橘树绿绿葱葱,柑橘挂在枝头。“去年每棵柑橘树施用了3斤化肥,今年我们减少到1斤,并大量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等。”农场主李培明自信地说,种植柑橘过程中,因为坚持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果品优质率超过60%,去年赚了400余万元。
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对农业发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然而,这种增产手段是一把双刃剑。盲目施肥、过量用药,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会出现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等现象,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经济损失。同时,农产品品质下降,化肥超标、药品残留超标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
2015年2月,原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倡导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改变了过去农户对高毒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作为当地的主要农资经销商,眉山市东坡区果业协会果树技术咨询服务站负责人李治富看到了农资市场的巨大变化:“我们有13个加盟店,但早已不销售高毒农药,化肥也渐渐被有机肥取代,这也是当前市场上的一个趋势。”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2017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减少,化肥使用量连续两年减少,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37.8%,农药利用率达38.8%,均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我们将创新机制,重点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化肥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金融创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廖西元说。
让畜禽粪污变污为宝
在江西省定南县的岭北镇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有机肥生产中心机器轰鸣,仓库里的工人正进行有机肥装车,几个小时后这里生产的有机肥将运往镇上的各个农业产业基地。
“坚持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抓手,建设有机肥生产和能源农场,这条‘种养—能源一生态’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将实现岭北镇域乃至定南县域范围内规模养殖场粪污的综合利用,有效促进农业的生态绿色发展。”定南县农工部部长何启玫说。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38亿吨畜禽粪污,这些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粪污用则利、弃则害,它能够产生沼气、生物天然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还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可以说,畜禽粪污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利用好它们,对于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土壤生产能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介绍,去年7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要求各地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4省市开展整省推进,5个地级市开展整市推进。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发展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市场培育初期,如果处理不好政策扶持与市场化导向的关系,将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变废为宝,离不开政策支持、沼液有机肥市场认可等诸多难题。
“农业农村部将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第三方处理机构粪污资源化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种养循环发展,健全完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体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有机肥。”王俊勋说。
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粮食年年丰收,产生的秸秆数量庞大。大量的秸秆可以是废物,也可以成为工农业原料。
“据统计,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8.24亿吨,综合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多处理800万吨秸秆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越来越多地使用商品能源,导致秸秆炊事采暖用量不断减少,此外秸秆具有季节性特点,茬口紧,离田、还田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难度大。”廖西元坦言。
为解决秸秆利用问题,2016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设立秸秆利用综合专项,投入资金38亿元,补助支持24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还田、离田等机具补贴力度;2017年共安排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购置补贴4.6亿元。以此为支撑,我国秸秆综合化利用成效明显,农用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我们将坚持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不断提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组织,提高就地就近综合利用水平。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形成从农作物品种、种植、收获、秸秆还田、收储到利用等全链条、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装备标准。”廖西元说。
Copyright © Sun Nov 24 00:51:42 CST 2024 德宏无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7006706号-1 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中所使用的图片、文章、视频、字体等如果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